九江道上望庐山
涉水厌风涛,回船怜酒宴。
昏镫妥营魄,晨装指陵甸。
辛苦宁殊途,转徙愧乘传。
春原烟草齐,青青初眼见。
生涯赴恢诡,山川接葱茜。
林塘延鹭飞,杨柳迟莺啭。
匡山忝顾予,并衡皆九面。
灵峰摩天霄,晴霭飏如霰。
穆穆舜巡邈,巍巍禹功奠。
回此穷途悲,终惬幽栖恋。
倏忽揖神君,弃置儒服贱。
昏镫妥营魄,晨装指陵甸。
辛苦宁殊途,转徙愧乘传。
春原烟草齐,青青初眼见。
生涯赴恢诡,山川接葱茜。
林塘延鹭飞,杨柳迟莺啭。
匡山忝顾予,并衡皆九面。
灵峰摩天霄,晴霭飏如霰。
穆穆舜巡邈,巍巍禹功奠。
回此穷途悲,终惬幽栖恋。
倏忽揖神君,弃置儒服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江路上远望庐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联想,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旅途劳顿:作者厌倦了渡水的风浪,掉转船头时又怀念起酒宴的欢愉。夜晚点灯安抚疲惫的身心,清晨整装又向山陵进发。这里通过"厌""怜""妥"等字眼,生动传递出旅人的矛盾心情。
中间八句展现春日山景:原野上春草如烟,满眼青翠;山林池塘间白鹭飞翔,杨柳丛中黄莺啼鸣。作者用"恢诡"形容人生的变幻莫测,而葱茏的山色("葱茜")却始终不变。庐山(匡山)以九面山形迎接他,高耸入云的山峰在晴空下云雾缭绕如雪珠飘洒。
后六句转入历史沉思:遥想舜帝南巡、大禹治水的远古功业,对比自己穷途困顿的处境。但面对如此灵秀山川,最终仍感到隐居山林的惬意。末尾突然转折,说忽然要向山神行礼,觉得读书人的身份反而显得卑微,暗示在自然神力面前,功名利禄都不值一提。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极强,从江面风浪到山色云雾,宛如一幅山水长卷
2. 情感起伏自然,从疲惫到惊喜,从怀古到自省
3. 结尾的反转巧妙,用"揖神君"的举动点明对自然的敬畏
4. "九面山""摩天霄"等夸张用语,凸显庐山的雄伟气势
诗人通过旅途见闻,最终领悟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世奔波显得渺小,唯有山水能抚慰心灵。这种感悟对现代人仍有启示——当我们被生活所困时,不妨去看看大自然,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