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吴山读书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
前两句"十载东林尘外踪,渔歌樵唱上方钟"是说:十年来都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耳边只有渔夫的歌声、樵夫的号子和山寺的钟声。这里用简单的声音勾勒出宁静的山居图景。
三四句"诗成尽染烟霞色,性定应同土木容"很有意思:写出来的诗都带着山间的云雾霞光,长期静修让人的性情变得像土木一样朴实自然。这是用比喻手法表现隐士生活的熏陶。
五六句"破戒常持社中酒,捐囊曾买路傍松"写生活细节:虽然修行却常喝酒,还曾掏钱买下路边的松树(可能是为了保护树木)。这两个举动看似矛盾,却生动展现了主人公率真洒脱的性格。
最后两句"重谿回壑犹嫌近,更入吴山第一峰"是高潮:已经住在幽深的山谷里了,还嫌不够僻静,非要搬到最高的山峰去。这种夸张的表达,把追求极致清净的心境写得很有画面感。
全诗用日常小事和自然景物,塑造出一个真性情的隐士形象。没有刻意说理,但通过"烟霞色"、"土木容"这些鲜活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山居生活对人的改变。最妙的是结尾那个"嫌近"的细节,把追求超脱的心境写得既执着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