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在惠山游玩的情景,充满闲适自在的山水之乐。
开头两句写他们划着小船沿着溪流寻找源头,穿过藤萝垂挂的幽静之处,完全不在意太阳已经西斜。这里用"任催"二字特别生动,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不受时间约束的悠闲心态。
中间四句写惠山的热闹景象:游人如织堪比苏州园林的盛况,山石上的题字多得让人以为是宋代留下的古迹。漫山遍野的野花像绚丽的画卷,清澈的寒潭水还没有蓄满。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美景,又透露出历史人文气息。
最后两句是神来之笔:诗人说以后要是能借到山间的石床,一定要再来这里,一边醉饮一边听松涛阵阵。这个结尾把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把山水之乐、朋友之情和微醺的快意完美融合,让人读来心驰神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徐徐展开,既有"万树野红"的热烈色彩,又有"一泓寒渌"的静谧幽深,最后以"松风和醉歌"收尾,余韵悠长。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轻松的笔调,把一次普通的春游写得妙趣横生,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