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武兄数游匡庐,而大口瀑布只一临耳。然其喷云溅雪之妙,不可无诗。兹得一十五韵,呈国武兄索和
三国妙演义,天辩⑴端不朽。
辩曰天有耳,高处听下走。
又曰天有足,天步艰难久。
乃知天有头,西顾江名九。
兹来匡庐游,遂见天有口。
口大吐江海,怒作春雷吼。
雪浪一线奔,万里风雨骤。
声摧古今梦,群山皆颠仆。
气摩瑶池上,日夜惊王母。
越壑穿崖处,不敢举我首。
星斗冷相照,一目令人瞀。
我自凡尘来,愿以汝为友。
瀑怒何为者,此问肯答否。
有口胡不语,难言事或有。
屈子空问天,天意谁析透。
辩曰天有耳,高处听下走。
又曰天有足,天步艰难久。
乃知天有头,西顾江名九。
兹来匡庐游,遂见天有口。
口大吐江海,怒作春雷吼。
雪浪一线奔,万里风雨骤。
声摧古今梦,群山皆颠仆。
气摩瑶池上,日夜惊王母。
越壑穿崖处,不敢举我首。
星斗冷相照,一目令人瞀。
我自凡尘来,愿以汝为友。
瀑怒何为者,此问肯答否。
有口胡不语,难言事或有。
屈子空问天,天意谁析透。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庐山的大口瀑布为灵感,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探讨了"天"的奥秘,同时暗含对现实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遂见天有口")用幽默的方式引入主题。诗人借用《三国演义》中"天有耳、足、头"的典故,为下文"天有口"的奇想做铺垫。把庐山瀑布比作"天的嘴巴",这个比喻既大胆又生动。
第二部分("口大吐江海"到"一目令人瞀")生动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用"春雷吼"形容瀑布的轰鸣,用"雪浪一线奔"表现水流的迅疾,群山仿佛被声音震得"颠仆"。诗人仰望瀑布时,连头都不敢抬,星光下看得头晕目眩,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部分("我自凡尘来"到结尾)转入哲理思考。诗人想和瀑布做朋友,问它为何如此愤怒,但瀑布沉默不语。最后联想到屈原问天的典故,表达了对天意难测、世事难言的感慨。这里的"难言事"可能暗指现实中想说却不能说的苦闷。
全诗妙在把自然景观人格化,通过"天的嘴巴"这个核心意象,把写景、想象和人生感悟完美融合。语言既有"春雷吼"这样的气势,也有"星斗冷相照"的细腻,最后落到对现实的隐晦思考,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