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海错
大化何奫沦,泱漭无停止。天地混沌日,沦海何时起。
一碧浑涵间,今有太古水。潮汐割昏晓,如斯夫不已。
月满鱼脑盈,月晦蚌胎死。渔父携筠篮,追随者稚子。
逐虾寻海舌,淘泥拾鸭嘴。细不遗蟹奴,牵连及鱼婢。
生物供人用,造化意如此。鲲鲸在其中,芥子须弥耳。
圆䆸时一望,磨青几万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渔民的生活,充满哲理和画面感。
开头用"大化"形容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景象,说它从开天辟地时就存在,至今仍保留着远古的模样。潮起潮落永不停息,就像时间永远流逝。
中间生动描写渔民生活:满月时鱼脑饱满,月缺时蚌胎干瘪。渔夫带着竹篮和孩子赶海,捡拾各种海鲜——像舌头一样的贝类、鸭嘴状的生物,连小螃蟹和小鱼都不放过。说明大自然养育人类,万物为人所用。
最后用对比手法:巨大的鲸鱼和微小的芥子(种子)都在海里,就像佛家说的"须弥藏芥子"(宇宙包含万物)。站在船上一望,碧波万顷,海天相接。
全诗通过大海的永恒和渔民的日常,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感悟:万物相生相克,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语言既有磅礴气势,又有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大海的壮美和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