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台阁的自然美景,语言清新明快,充满闲适的意趣。
前两句写景:高台上松风拂过,吹散山野间的薄雾;远处峨眉山青翠的山色与眼前景色连成一片。"野烟"不是真的烟,而是山间飘荡的雾气,被风吹散的样子。诗人用"新黛"形容山色,就像女子新画的黛眉一样青翠动人。
后两句抒情:不需要特意去修剪梧桐树叶来营造景致,因为站在山顶已经能看到三十六眼清泉("六六泉"指三十六泉)。这里用"山椒"(山顶)和"青梧叶"的意象,表现出自然本身的美就足够动人,无需人工雕琢。
全诗通过松风、山色、清泉等意象,展现出一个远离尘嚣、清新自然的山水世界。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最美的风景往往是最自然的,不需要过多人为修饰。这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