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江景图,充满了宁静与孤独交织的美感。
前两句"一雨起前浦,霏微向暮秋"写秋雨初起时的朦胧景象,雨丝轻柔地飘洒在江边,给暮秋时节增添了几分迷离感。接着"谁方眠钓艇,我独在江楼"形成鲜明对比:不知是谁悠闲地在渔船里安睡,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江边小楼中伫立。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中间两句"山晦峰峦隐,烟凝岛屿幽"继续写雨景:山色因雨而昏暗,山峰若隐若现,雨雾笼罩下的江中小岛显得格外幽静。最后两句"何当见晴旭,一得泛回舟"表达了诗人的期盼: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阳光,好让我驾着小船在江上自由往返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雨的朦胧美,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晴好天气的向往。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让读者既能感受到雨景的静谧,又能体会到人在其中的微妙心境。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