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夜过王水部
朝望吕梁山,暮泊吕梁上。
疏凿见神功,辟开由天创。
十月寒雨来,声带秋涛壮。
涛声尽东走,石势皆北向。
参差虎豹蹲,喷薄蛟龙藏。
夷险互倚伏,阴晴倏千状。
恍如浮太空,坐泛星河长。
寂莫旅魂惊,狂澜思欲障。
因怀王子猷,清夜遥相访。
一息览乾坤,千年谈霸王。
雄文陋雕刻,同心叹凋丧。
凭轩忽涕流,大禹功谁尚。
愿学仲尼观,敢事庄生放。
今古倘不殊,幽期在昭旷。
疏凿见神功,辟开由天创。
十月寒雨来,声带秋涛壮。
涛声尽东走,石势皆北向。
参差虎豹蹲,喷薄蛟龙藏。
夷险互倚伏,阴晴倏千状。
恍如浮太空,坐泛星河长。
寂莫旅魂惊,狂澜思欲障。
因怀王子猷,清夜遥相访。
一息览乾坤,千年谈霸王。
雄文陋雕刻,同心叹凋丧。
凭轩忽涕流,大禹功谁尚。
愿学仲尼观,敢事庄生放。
今古倘不殊,幽期在昭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过吕梁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引发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开头写行程:早上远望吕梁山,傍晚就停泊在山脚下,说明旅途顺利。接着赞美吕梁山的险峻神奇,像是被神力劈开一般。十月的寒雨带来汹涌的秋涛,山石都朝着北方,像蹲伏的虎豹,又像藏身的蛟龙,用动物比喻让山势更显生动。
中段写感受:山路时险时平,天气忽阴忽晴,坐在船上恍如漂浮在星河中。但壮观的景象反而让孤独的旅人感到心惊,想要阻挡狂澜,这里转折出内心的不安。
然后怀古:想到东晋名士王子猷(王徽之),在清夜远访友人戴逵的典故,引发对历史的感慨。作者审视古今,谈论霸王功业,觉得再华丽的文章也比不上大禹治水的功绩,为志同道合者稀少而叹息。
结尾抒怀:靠着船窗突然流泪,感叹如今谁还尊崇大禹的功业。表示要像孔子观察水那样思考人生,而不学庄子放任自流。最后点明主旨:如果古今道理相通,那么心灵的相通就在于豁达开朗的胸襟。
全诗特色:
1. 写景气势磅礴,比喻新奇(虎豹蛟龙)
2. 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怀古
3. 在壮阔山水间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悟
4. 结尾表明积极入世的态度,不取道家避世思想
诗中"狂澜思欲障"的忧患意识,"大禹功谁尚"的济世情怀,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责任感,最后"幽期在昭旷"更展现出开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