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是一则禅意小故事,用极简的文字传递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门外门内,一时分付"描绘了一个场景:僧人进入惠云寺时,有人把寺院内外的事务同时交代清楚。这里的"门"既是真实的寺门,也象征着修行境界的分界线——门外是尘世,门内是佛门清净地。
后两句笔锋一转:"若是俊流,何必重举"意思是说,真正有慧根的人(俊流),根本不需要这样反复交代。就像禅宗常说的"悟者自悟",真正开悟的人,看到山门自然就明白其中真意,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日常小事(入寺指门)暗喻修行境界
2. "重举"二字点破世人总爱执着形式的通病
3. 最后两句像一记警钟,提醒人们修行重在领悟而非形式
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懂的人自然懂",这首诗用寺庙的场景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死记硬背规矩,而在于用心领悟生活的本质。
释可湘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参无准师范禅师得旨。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