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黔宁王庙(庙有塑像)

冠冕遵王制,祠堂枕野池。
喜令蛮父老,复睹汉威仪。
杰栋星河近,虚檐薜荔垂。
乱峰排剑戟,高树拥旌旗。
奕叶承恩重,平生出计奇。
功勋齐马援,德量并韩琦。
天意深留眷,秋声远送悲。
故山依日月,新冢卧熊罴。
猿鹤虽无主,鹪鹩各有枝。
峨峨光万丈,千古照边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纪念黔宁王的祠堂,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赞颂,展现了英雄的崇高形象和深远影响。

前四句写祠堂外观:王庙按照皇家规格建造,坐落在一片野池边。当地百姓看到这庄严的祠堂,仿佛重新感受到汉家威仪。这里用"蛮父老"的视角,突出了祠堂给边远地区带来的文化认同感。

中间八句用雄浑的笔触刻画祠堂气势:高大的梁柱仿佛接近银河,屋檐下垂挂着藤蔓。周围群山如剑戟排列,高树像旌旗簇拥。这些比喻既展现了祠堂的雄伟,也暗喻黔宁王生前的军威。接着直接赞颂他世代受皇恩,用兵如神,功绩堪比汉代名将马援,品德如同宋代贤相韩琦。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秋声传递着哀思,新建的坟墓安葬着如熊罴般勇猛的将军。虽然主人已逝,但猿鹤飞禽仍在这里栖息。末句"峨峨光万丈,千古照边陲"是诗眼,用光芒万丈的意象,歌颂黔宁王的功业将永远照耀边疆。

全诗通过空间由外而内、时间由古至今的铺陈,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光"的意象,把一座祠堂写出了精神高度,让读者感受到英雄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诗中"剑戟"、"旌旗"等军事意象与"薜荔"、"猿鹤"等自然景物交织,刚柔并济,展现出边塞诗特有的雄浑苍劲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