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领挽诗三首

闻诏弹冠日,颓然秃鬓翁。
当肩百钧重,卷袂两拳空。
既上供军最,方修给饟功。
大钧那可问,曾不愁留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陈总领的去世为背景,通过对比他生前的功绩与突然离世的遗憾,展现了一位鞠躬尽瘁的老臣形象。

开头两句"闻诏弹冠日,颓然秃鬓翁"用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当接到朝廷诏书时,这位头发稀疏的老臣激动地整理衣冠准备上任。这里既表现了他对职责的重视,又暗示他年事已高。

"当肩百钧重,卷袂两拳空"是核心比喻:他像扛着千斤重担(百钧)般承担重任,但卷起袖子却发现两手空空。这既说他为国事耗尽心力,也暗指他最终没能完成所有抱负。

后四句点明他的具体贡献:在军队后勤("供军最")和粮饷调度("给饟功")方面成绩斐然。但结尾笔锋一转,用"大钧"(指命运)的不可抗拒,表达对天意弄人的无奈——命运连这样一位能臣都不愿多留片刻。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反差:一方面是具体实在的功绩描写,另一方面是"两拳空"的虚空感;既有"弹冠"的积极姿态,又有"颓然"的衰老现实。这种张力生动呈现了古代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