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长宁宫一个美丽水池边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1.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诗人拿着拐杖,沿着山路向上攀登,山路两旁有如霞光般美丽的山峰。他小心翼翼地下山,脚下的小路覆满了霜,显得格外寒冷和美丽。这里通过具体的动作(策杖、下霜蹊)和环境(霞峰、霜蹊)描写,展现了诗人游览时的小心谨慎和环境的清冷美丽。
2.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在攀登的过程中,诗人的心志随着深入的山林而更加宁静,道路随着弯曲的山涧变得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的心境由最初的紧张变成了静谧平和,而道路也随着地形的变化变得复杂。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由外而内的平静心境。
3.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随着继续前行,诗人感到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变得更加自在和轻松。他抬头望着天空,发现云雾逐渐低垂下来,仿佛与大地更加接近。这里的“心神逸”表现了诗人内心达到了一种超脱和放松的状态,而“云雾低”则暗示着一种神秘和变化的感觉,增添了诗境的神秘色彩。
4. 莫怪人题树,祗为赏幽栖:最后一句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在这个地方题写诗句,因为这里景色优美,吸引了很多人来此赏景。诗人邀请那些赏景的人不要介意在树上题字,因为这里确实是一个适合隐居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游览时心境的变化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