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姓周的官员(明府是古代对县令的尊称),情感真挚沉痛。我们可以分句来理解:
1. "魂迥难招屈左徒":用屈原投江的典故,说逝者的魂魄像屈原一样难以招回,表达对逝者的不舍。
2. "伤心忍顾藐诸孤":看着逝者留下的年幼孤儿,作者感到无比心痛。"藐"形容孩子幼小无助的样子。
3. "龙精带雨长鸣剑":用宝剑在雨中鸣响的意象,暗喻逝者生前的刚正品格。"龙精"形容宝剑不凡。
4. "鲛泪临风尽落珠":用鲛人(传说中落泪成珠的人鱼)的典故,说亲友的眼泪像珍珠般随风洒落,极言悲痛之深。
5. "八口丧归扶广柳":写逝者全家扶灵柩归葬的凄凉场景。"广柳"指灵车,"八口"说明是个大家庭。
6. "一官甑破见莱芜":用"甑破"(饭锅破了)形容逝者去世后家道中落,只剩"莱芜"(贫瘠的田地),暗示为官清廉。
7. 最后两句是作者深沉的感慨:不知在那冷清的灵堂里,可还有人来吊唁?"青蝇"暗用典故,指代吊客,也暗含世态炎凉的叹息。
全诗通过多个典故和意象,既赞美了逝者的品格,又表达了深切的哀思,更透露出对逝者身后凄凉的感慨。诗中"宝剑鸣响""鲛人落泪"等意象生动凄美,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沉痛与敬意。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