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词,主要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修炼和自我提升。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一下:
1. 诗词开始:“堪叹火风地水,为伊合造成形。” 这句话是在描述世界的构成。火、风、地、水代表了世界的四大元素,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构成基础。这四个元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2. “教人受苦日常经”:这句话表达了人生中的苦难是常态。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是不可避免的。
3. “扑入味香视听”: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世俗的诱惑。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如美食、音乐、电影等,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沉浸其中,暂时忘记烦恼。但这些诱惑也可能让我们迷失自我,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修养。
4. “独我摇头不管”: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诱惑的态度。与世俗的诱惑相反,诗人选择摇头不顾,不被这些诱惑所牵绊。这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表现,是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5. “朝朝居止黄庭”: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修炼。黄庭可能是指内心的一种境界,诗人希望通过修炼达到这种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6. “自然*寂聚真灵”:这里表达的是通过修炼,达到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聚集起真正的灵性。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是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
7. “五色霞光覆定”: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景。通过修炼和自我提升,诗人达到了一个充满五色霞光的美好境界。这五色霞光可能象征着智慧、慈悲、喜悦、宁静等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理解和对精神修炼的追求。诗人通过超越世俗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灵,达到一个美好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也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提升和超越。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