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吊于子冲黄家渡口大雪

寒冬涉济水,雨雪满征裘。
欲解留徐剑,犹疑访戴舟。
马蹄临渡涩,人迹过山稠。
渐近齐州路,伤心触旧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旅途中触景伤怀的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寒冬涉济水,雨雪满征裘"就像电影开场:寒冬腊月,诗人冒雪渡过济水,厚厚的积雪落满旅人衣袍。这里用"征裘"(旅人的皮袄)这个细节,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犹豫心情:想学季札挂剑酬知己("留徐剑"),又像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般随性而行("访戴舟")。马蹄在渡口打滑("涩"),雪地上进山的人却很多("稠"),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既写实又暗含人生选择时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当渐渐靠近齐州(今济南)时,眼前熟悉的景色突然勾起往事。"伤心触旧游"五个字戛然而止,像突然按下回忆开关——或许这里曾有重要的人、难忘的事,但诗人不直接说明,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全诗妙在:
1. 用"雪满衣袍""马蹄打滑"等具体细节让你身临其境
2. 通过"想挂剑又犹豫访友"的心理活动,展现普通人都会有的矛盾心态
3. 结尾突然的伤感不刻意煽情,就像我们偶然路过老地方时,回忆自然涌上心头的感觉

这种将人生况味融入旅途见闻的写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共鸣:谁没有在某个雪天,突然想起过去的某个人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