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云居诠上人有感

招谤坐多谈,近稍遵寡语。
仰嗟浊恶世,友道终愧古。
君独淡无营,诵经如谷布。
见人作白眼,此意吾亦与。
十年云水间,所至每同处。
旧游虽陈迹,历历尚可数。
更期秋风高,结伴湘山去。
我生无寸长,百事仍莽卤。
不知独何修,得与君辈伍。
无乃造物者,不杀念痴鲁。
云居无所为,粥饭听钟鼓。
不材获饱暖,此德荷佛祖。
诗成自誇笑,闻者亦惊顾。
已决寡语堤,事过乃知误。
毕卓卧瓮边,谢琨挑邻女。
见之独傲然,真情人不怒。
君能识此意,吾语亦可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一位叫诠上人的僧人朋友之间的心灵对话,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在复杂世道中保持真我的生活态度。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得与君辈伍")写的是作者对自己处世方式的反思。他坦诚自己过去因为话多惹来非议,现在学着少说话,但内心依然向往古人真诚的友谊。他特别欣赏诠上人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像空谷回声般单纯地诵经,对俗世投以白眼(表示不屑)。两人十年来如闲云野鹤般结伴云游,这些回忆都历历在目。

第二部分("无乃造物者"到"此德荷佛祖")是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感恩。他幽默地说自己又笨又没本事,能吃饱穿暖全靠老天爷照顾笨人,像云居寺的僧人那样过着简单生活(喝粥吃饭、听钟鼓)就很满足,觉得这都是佛祖的恩赐。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展现了真性情的可爱。作者自嘲刚发誓要少说话,转头就破戒写诗炫耀,像两个著名的率性古人——喝醉就睡酒缸边的毕卓和敢调戏邻家女的谢琨那样任性。但诠上人理解这种真性情,所以不会责怪他。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家常话道出深刻道理:在浑浊的世道里,保持真诚比刻意寡言更重要。作者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坦然暴露自己的矛盾——既想谨言慎行,又忍不住流露真性情。诗中"白眼看人""醉卧酒缸"这些生动比喻,把清高僧人和率性文人的形象都变得鲜活可亲,让人看到:真正的心灵契合,是能包容对方所有的不完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