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李德仪兄弟游石屋

秋云易雨秋日出(诸本作赤),九日阴晴苦难测。
气如昨夜太暄妍,云似今朝好天色。
天公要渠作好语,著意安排费天力。
重到孤峰最上头,四年不见烟霞秋。
吴山长与越山对,海水自随江水流。
江水(徐本作山)相见只如此,老大岂知尔许愁。
上山燃火入山腹,下山骑马寻石屋。
十八大士栖两岩,共向山中礼尊宿。
人言石缝泉作珠,却绕山根走鸣玉。
珠泉得名固不虚,虎泉作酌不满欲。
山僧应复笑我曹,醉中泉石蒙讥嘲。
泾渭分流正须尔,美恶贤愚亦如此。
宁将鸡肋奉尊拳,莫著阳秋在皮里。
此语如何可便参,聊供山僧一笑喜(自注:跳珠、虎跑,山中二泉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感叹和人生感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天气与游山的乐趣
开头用对比手法写秋天天气多变,昨天还阳光灿烂,今天就可能阴晴不定。但正是这种变化让景色更迷人。诗人四年后重游故地,看到吴山越山相对、江海奔流的壮阔景象,感叹自然永恒不变,而人却会老去。他们一行人上山生火取暖,下山骑马找石屋,玩得很尽兴。

2. 山中的奇妙见闻
诗中描写了山里的两处泉水:跳珠泉像珍珠从石缝涌出,虎跑泉的水声像玉器碰撞般清脆。但虎跑泉水量小,让人喝不够。这些生动比喻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泉水声,看到水珠飞溅的画面。

3. 酒后的人生感悟
喝醉后诗人与山僧开玩笑,用"泾渭分明"比喻世上有美丑善恶之分,但不必太较真。最后两句最有趣:宁愿像鸡肋一样被人小看,也别把对人的评价藏在心里(像史书《春秋》的笔法那样隐晦)。这是诗人在说做人要豁达直爽,别活得太累。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秋游写得妙趣横生,既有"上山燃火""骑马寻屋"的动态画面,又有"泉作珠""走鸣玉"的细腻观察,最后还升华出幽默的人生哲理,让人读来轻松愉快又有所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