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四十一首 其十一

拄杖子,无偏党。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妖怪尽剿除,佛魔俱扫荡。

普天皇道无遮障。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拄杖子"(僧人常用的手杖)为引子,用浅显的意象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智慧就像这根手杖一样公平无私。

前四句说这根手杖很特别:它不偏袒任何人(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世界上没有它藏不住的东西(指真理无所不在),但它本身却没有任何固定形象(真理无法被具体定义)。就像空气充满世界却看不见摸不着。

后四句更有意思:这根"手杖"能消灭所有妖怪(比喻破除迷信妄想),连"佛"和"魔"都要扫清(指超越一切对立概念)。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智慧就像开阔的大路,没有任何障碍阻挡,人人都能走。

全诗妙在把抽象哲理用具象的手杖来表现。告诉我们真理既普遍存在("遍界不曾藏")又不拘形式("无影像"),要破除一切固执偏见("剿除妖怪"),甚至不盲目崇拜权威("扫荡佛魔"),最终达到自由通达的境界。就像走在一条无限宽广、没有路障的康庄大道上。

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