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镇远舟行至常德杂诗① 其九

杀声喧落日,何处可潜逃。
幸是昏黄月,腾身附鹊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紧张又带点戏剧性的逃亡场景,读起来像一幕惊险电影的画面。

前两句"杀声喧落日,何处可潜逃"像突然拉开的镜头:夕阳下喊杀声震天,逃命的人四处张望却找不到藏身之处。这里用"喧"字让喊杀声有了侵略性,而"落日"的红色背景更强化了危险氛围。

后两句突然出现转机:"幸是昏黄月,腾身附鹊巢"。在千钧一发之际,朦胧月光成了救命稻草,让逃亡者像武侠片里的轻功高手一样,纵身跳上鹊巢躲藏。这里的"幸"字透着死里逃生的庆幸,"腾身"的动作描写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全诗短短20字就完成了一个"危机-转机"的完整叙事,用落日、月光、鹊巢这些自然意象构建出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的场景。最妙的是结尾停在"附鹊巢"这个悬空的动作上,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他最后脱险了吗?这种留白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