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苦织布女的辛酸生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的不公。
全诗以织布机"伊轧"的声音开篇,让人仿佛看到一位贫家女子在窗边埋头织布的身影。她耳朵上的耳环掉了都没空捡,因为官府催缴的期限快到了——两天织好的精美锦缎全要上交,交慢了还要被责骂。更让人心酸的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反而催她继续上机工作,完全不顾她身上还穿着破旧衣服。
结尾突然把镜头转向"富家娘":这些富贵人家的小姐们连蚕桑都不认识,却整天穿着绣花衣裳。这种强烈对比就像在我们面前撕开一道口子,让我们看清:穷人拼命劳动却衣不蔽体,富人四体不勤却锦衣玉食。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织布女的日常片段和富家女的形象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社会的不合理。这种"镜头式"的写法既真实又震撼,就像现在用短视频记录社会现象一样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