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陂塘 蓉江舟夜

认残烟、隔江筛雨,山眉横瘦秋色。
鱼罾晴闪枫边影,远岸沙痕一碧。
回晚汐。
带帆底风丝,卷到遥楼笛。
离愁今夕。
只藕叶横塘,烛花吹绿,梦小傍鸥翼。
谁怜我,泛泛天涯兰鹢。
故人千里迢隔。
四条弦子秋心在,指软擘来无力。
云乍拭。
又丸月浮空、万树摇凉湿。
飘篷安适。
却输与邻船,樵青渔妇,拥被话岑寂。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江舟中的孤独旅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沉的离愁与漂泊感。

上片以江上秋景开篇,像一幅水墨画:烟雨朦胧中,远山如眉,枫叶间渔网闪动,沙岸泛着青碧。傍晚潮水回涌,带着风丝和远处笛声,把旅人的愁绪也卷了进去。最动人的是"烛花吹绿"这个细节,船头烛火在风中摇曳,映着荷叶,连梦境都染上了漂泊的孤寂感。

下片直抒胸臆。旅人像无根的水鸟漂在江上,与故人相隔千里。想弹琴排遣愁绪,却连拨弦的力气都没有——这个细节特别真实,把精神上的疲惫写得可感可触。这时云散月出,月光给树林披上湿冷的银纱,更添凄凉。"飘篷安适"是反话,其实是在说:我这漂泊哪比得上隔壁船上的渔家夫妇,人家虽然清贫,却能相依取暖。

全词妙在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用"筛雨"写雨丝的细密,用"丸月"写月亮的浑圆,用"指软擘来无力"写心灰意冷。最打动人心的对比是结尾——热闹是别人的,孤独是自己的,这种人间烟火气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感觉,每个异乡人都会懂。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