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戊辰)

三月东风何太狂,尘沙黯黯天茫茫。
主人十日不出户,空园花落无丁香。
老年逢春须爱惜,悔不走马看花忙。
无事独坐宣武坊,吾家茅屋长水旁。
舍南有池舍北塘,荷花草紫油菜黄。
鲈鱼上钩四寸强,矮猫笋肥锦绷脱,新蚕豆熟青荚长。
客何为不归故乡,好约比邻沈十二(进),蔷薇架厎醉壶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年人在春天里的矛盾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又有对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开头四句用"狂风卷沙"的压抑画面,交代了诗人闭门不出的原因。这里的东风不是温柔的春风,而是带着沙尘的狂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烦闷。他困居家中十天,错过了园中丁香的花期。

中间六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意识到年老后更应该珍惜春光,后悔没有及时出门赏花。这种"错过花期"的遗憾,实际上是对人生易老的感慨。独坐在宣武坊时,思绪不由自主飞回了江南水乡的老家。

接下来六句用鲜活的画面描绘家乡风物:屋前屋后的池塘、盛开的荷花、金黄的油菜花、肥美的鲈鱼、鲜嫩的竹笋、新熟的蚕豆。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细节,组成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图景。

最后三句点明主旨:既然京城生活如此烦闷,为何不回乡与老友相聚?在蔷薇花架下把酒言欢,才是诗人真正向往的生活。这里的"沈十二"可能是诗人的老邻居,这个具体的人名让思乡之情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京城的压抑与家乡的鲜活并置,把"伤春"这个传统主题写得别具生活气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