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山

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
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品格高尚的隐士,用简单的生活对比功名利禄,传递出淡泊名利的智慧。

前两句"千古先生节最高,功名识破等鸿毛"是说:这位先生(指隐士)的品格千百年来都是最高尚的,他把功名利禄看得比羽毛还轻。这里用"鸿毛"比喻功名的微不足道,突出隐士超脱世俗的境界。

后两句"如今亦作柴桑隐,只把荷衣当绿袍"描写了隐士现在的生活:他选择在柴桑山隐居,把普通的荷叶衣裳当作官服(绿袍)来穿。这里用"荷衣"象征朴素的生活,"绿袍"代表官场荣华,通过这个对比,展现了隐士甘于清贫、不慕虚荣的人生态度。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简单明了的对比(羽毛对比功名、荷衣对比官袍),生动展现了一个看破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智者形象。这种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选择的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依然能给我们启发——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誉,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坚守。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