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朝贵族风雅生活的画面,同时暗含繁华易逝的感慨。
前两句"清朝戚畹尚风流,簪佩林泉结胜游"说的是:清朝的皇亲国戚们崇尚风雅生活,他们戴着华贵的首饰,在优美的林泉间结伴游玩。这里展现的是贵族们悠闲享乐的场景。
后两句"转首西园摇落后,大梁佳气也成秋"笔锋一转:转眼间西园的繁华景象已经凋零,就连大梁(开封古称,这里代指繁华都市)的兴旺气象也变成了萧瑟的秋天。这里用季节更替来比喻世事变迁,富贵荣华终将逝去。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西园雅集"这个贵族聚会的典型场景,以小见大地展现了整个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2. 用"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暗喻人世间的盛衰无常
3. 最后"也成秋"三个字尤其精炼,把那种繁华落尽的怅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鲜明的画面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富贵如浮云"的人生哲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