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夸赞张之洞的政绩——把他比作长江汉水流域最杰出的地方大员之一,说他和曾国藩(湘乡)、胡林翼(益阳)这些前辈一样,都是能"补天"的能臣。这里的"补天"是比喻挽救国家危局,"支半壁"则是说在清朝衰败时,全靠他们这样的少数人苦苦支撑着半壁江山。
下联聚焦他的文化贡献——当时正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指西方新学和中华传统之争),张之洞既能坚守传统道德文章(指儒家文化),又能推动教育改革(如创办新式学堂)。用"势将坠地"形容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而张之洞就像激流中的砥柱,稳住了文化传承的根基。
全联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既用"补天""砥柱"这样恢弘的比喻展现张之洞力挽狂澜的形象,又通过"支半壁""势将坠地"的危机感,让人真切感受到那个动荡年代有识之士的艰难处境。通过对比曾国藩等前辈,既突出张之洞的历史地位,也暗含对后继无人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