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
缝齐有锵,直韨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原作夷夷,据明本改),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明本作既)目矣,何为而眊(原作睡,据明本改)。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于道,佛且(明本作相)讪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原作深,据明本改)。
人待⑴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缝齐有锵,直韨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原作夷夷,据明本改),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明本作既)目矣,何为而眊(原作睡,据明本改)。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于道,佛且(明本作相)讪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原作深,据明本改)。
人待⑴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黄任道的思念和劝归之情,同时暗含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生活态度的表达(前八句)
用"素裳""素履"等朴素衣物作比喻,说明自己坚持简单正直的生活方式。"谁涉不褰"等句暗示这种态度能让人在各种环境中保持本心,就像干净的衣裳涉水也不会弄脏。
2. 社会现实的批判(中间十二句)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揭露人际关系的虚伪。过去作者真诚待人("我推我宗"),现在却发现周围充满恶意("群心慝慝")。人们颠倒黑白("谓白盖黑"),用花言巧语掩饰真相,让正直的人无所适从。
3. 对友人的呼唤(最后八句)
用河边的船作比喻,说人不能永远等待他人帮助,要学会自己渡过难关。最后直接呼唤"君子"(指黄任道)归来,表达"我等你等得好着急"的真挚情感。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衣物、渡船等常见事物作比喻,通俗易懂
- 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社会现实的荒诞
- 情感真挚,从个人操守写到友情期盼,层次丰富
- 讽刺社会现象的同时保持温暖的人情味
诗中"素裳""素履"的坚持,与现代社会"保持初心"的价值观相通;对虚伪人际关系的批判,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