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隋炀帝奢靡亡国的历史画面,传递了盛极必衰的深刻哲理。
前两句用"叠鼓凝笳"展现宫廷宴乐的奢华场面,但"战尘回首"突然转折,暗示繁华背后的战争阴影。就像一场热闹的派对还没结束,外面已经烽烟四起。
中间四句用三组对比强烈的意象:南山竹子不再生长、东海波涛已经干涸,比喻隋朝气数已尽;豪华宫殿沉入池底、锦绣船帆散落水中,展现帝国崩塌的惨状。就像今天还金碧辉煌的豪宅,明天就变成了废墟水池。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仁寿宫前的野草与雷塘的烟雾相连,用荒草萋萋的景象暗示炀帝最终葬身荒野的结局。就像现在还能看到废弃皇宫前长满杂草,远处是埋葬昏君的荒坟野树。
全诗像一部历史纪录片,没有直接评价炀帝,但通过今昔对比的画面,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奢靡亡国的教训。就像用倒塌的豪宅、生锈的豪车来展现一个暴发户的没落,比直接说教更有说服力。
耶律铸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他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1258年,随蒙哥伐蜀。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护送蒙哥灵柩到和林,时遇汗位争夺战,选择站在忽必烈一边。1261年(世祖中统二年)为中书省左丞相。1264年(世祖至元元年)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后去山东任职,应诏监修国史,并多次出任中书左丞相。1283年(世祖至元二十年)因罪免职。著有《双溪醉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