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

不饮酒,不善谐,少年醒眼看花开。
况从多病久衰耗,自顾白发垂毰毸。
纵遇花时少情思,经春不曾衔酒杯。
布谷但忧天雨少,提壶谩闻山鸟催。
且坐蒲团纸窗暖,两衙退后睡敦敦。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自嘲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不爱喝酒、性格内向之人的生活状态。

开头直白地说自己不擅长喝酒,也不爱凑热闹,从小就是清醒地看着花开花落的人。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多病衰弱,头发也白了,更没心思喝酒赏花了。春天来了,别人都在喝酒赏花,他却提不起兴致。

诗中用布谷鸟和提壶鸟的叫声作对比:布谷鸟担心天不下雨(暗指自己担忧现实生计),提壶鸟的叫声像是在催人喝酒(但自己不为所动)。最后两句最有趣:他宁愿坐在暖和的纸窗前打坐,等衙门下班后(指完成日常事务后),就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全诗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作者不随波逐流,不勉强自己参与不喜欢的社交活动,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不迎合、不将就"的活法,在热闹的世俗生活中反而显得清新脱俗。特别是最后打瞌睡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不慕虚荣、安于平淡的可爱形象。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