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曹德玉子达卿父子同赴锡山馆

故籯无黄金,子弟政欲佳。
芬芳闻数里,譬若兰当阶。
念昔登高门,始见玉在怀。
顾余齿发尽,叹子头角乖。
妙齿探学海,浩博无津涯。
翁季遥相望,灯雪分一斋。
翳翳山阳禾,春风岁时回。
嫋嫋北堂萱,日暮意悠哉。
游方非远道,心动数归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曹德玉及其儿子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1. 开头部分:“故籯无黄金,子弟政欲佳。”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家中没有珍贵的财物,但孩子们却非常优秀。这可能暗示了虽然物质不丰富,但孩子们的品质和才华却是值得称赞的。

2. 赞美孩子:“芬芳闻数里,譬若兰当阶。” 诗人用兰花比喻孩子们的品德,兰花在远处就能闻到香气,比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能远播。

3. 回忆过去:“念昔登高门,始见玉在怀。” 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看到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曹德玉)就如宝玉一般珍贵。这里的“玉”指的是孩子,象征着贵重和纯洁。

4. 对比现状:“顾余齿发尽,叹子头角乖。” 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岁已高,而孩子的才华和潜力却还未得到充分的展现。这里的“头角”通常用来指代年轻人的才能和潜力。

5. 赞赏孩子的学问:“妙齿探学海,浩博无津涯。” 诗人赞扬孩子学识渊博,如同探索无边的知识海洋,形容其知识面广且深不可测。

6. 怀念与期待:“翁季遥相望,灯雪分一斋。” 诗人表达对远方孩子的思念之情,同时希望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这里的“翁季”可能是指老人和孩子,表示双方虽相隔遥远,但仍心心相印。

7. 季节变化与思念:“翳翳山阳禾,春风岁时回。”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山间的农作物生长,以及春风的归来,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8. 结尾的感慨:“游方非远道,心动数归来。” 诗人以“游方”比喻孩子在外求学或工作的情景,尽管路途遥远,但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厚情感,从赞美他们的才华到表达对他们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整首诗充满了温馨、怀旧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