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祢衡墓

乱世生难死亦难,无端刘表学曹瞒。相从地下孔文举,不解辽东管幼安。

岂复狂名计身后,何须危碣表江干。悲风卷起涛千尺,恐有蛟龙索赋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关于祢衡的墓地鹦鹉洲的描写和对其生平的评价。首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背景和人物:祢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非常有才华,但命运不佳,最终被杀。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写鹦鹉洲的祢衡墓,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

1. “乱世生难死亦难”:
这一句描述了祢衡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很难生存,而且即使去世了也难以安息。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对祢衡命运的同情。

2. “无端刘表学曹瞒”:
这一句是对刘表的批评。刘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这里用了“学曹瞒”来表示作者对刘表的不满,暗示他学习曹操的残忍手段,可能是间接导致祢衡悲剧的原因之一。

3. “相从地下孔文举”:
孔文举即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官员。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孔融与祢衡之间的友谊的怀念,即使他们现在身处地下(指已经去世),友谊依旧长存。

4. “不解辽东管幼安”:
辽东的管幼安也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管幼安的不解,可能意味着他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支持和帮助祢衡。

5. “岂复狂名计身后”:
这一句是在感慨,祢衡生前虽以狂放著称,但身后名声如何计算呢?表达了作者对祢衡生平和身后评价的感慨。

6. “何须危碣表江干”:
这一句是对立碑江边的不解,为什么需要这些石碑来表彰他的事迹呢?暗含了作者认为祢衡的才华和贡献已经足以让人铭记,无需石碑来彰显。

7. “悲风卷起涛千尺,恐有蛟龙索赋看”:
这里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来到鹦鹉洲,看到江上的悲风巨浪,仿佛看到了蛟龙在寻找祢衡留下的诗赋。这是对祢衡才华的高度赞美,同时也是对其命运的哀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鹦鹉洲的祢衡墓和背景人物,表达了对祢衡才华的赞美,对其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身后名等人生议题的深沉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