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蝗食
田园政尔无多子,连岁旱荒饥欲死。
今年何幸风雨时,岂意蝗虫乃如此。
麦秋飞从淮北过,遗子满野何其多。
扑灭焚瘗能几何,羽翼已长如飞蛾。
天公生尔为民害,尔如不食焉逃罪。
老夫寒饿悲恼缠,分而食之天或怜。
今年何幸风雨时,岂意蝗虫乃如此。
麦秋飞从淮北过,遗子满野何其多。
扑灭焚瘗能几何,羽翼已长如飞蛾。
天公生尔为民害,尔如不食焉逃罪。
老夫寒饿悲恼缠,分而食之天或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老农民面对蝗灾的无奈与悲愤,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开篇说种地本来收成就少,加上连年大旱快饿死人。今年好不容易风调雨顺,没想到又闹蝗灾——这就像刚喘口气又被踹一脚。蝗虫从北方飞来产卵,地里全是虫卵,根本灭不完,等虫子长大翅膀硬了就更难对付。
中间老农直接骂蝗虫:老天爷生你们就是祸害人,不吃庄稼你们就没活路了吗?这里其实是借蝗虫暗指那些剥削百姓的统治者,把自然灾害和社会压迫联系起来。
最后两句最扎心:老头我冻着饿着满肚子苦水,要是能把蝗虫分着吃了,说不定老天还能可怜我们。这话表面说吃蝗虫,实际是绝望中的黑色幽默——人都快饿死了,反而要跟害虫抢食,可见世道荒唐到极点。
全诗用老农视角,把蝗虫拟人化,骂得痛快又藏着心酸。语言像唠家常,但把农民"刚出旱灾又入虫祸"的悲惨命运写得特别有冲击力,让人看到古代底层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