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一日天色晴霁对月怀归并寄家澹园弟

明月何皎皎,喜见天色晴。
此夕是何夕,良辰难合并。
客心久若懑,散步花阶茕。
悠悠三处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知别苦,流辉分外清。
迁延古柳下,四壁秋虫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后第二天,诗人看到晴朗的夜空和明亮的月亮,触发了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

开篇"明月何皎皎"用明亮的月光营造出清澈的夜景,诗人因为天气放晴而心情愉悦。"此夕是何夕"这个反问,暗示这样美好的夜晚实在难得。但紧接着"良辰难合并"又透露出遗憾——虽然月色很美,却不能与亲人共享。

中间部分描写诗人独自散步的场景。"客心久若懑"说长久在外的愁闷,"散步花阶茕"的"茕"字突出孤独感。"悠悠三处心"可能是说诗人、弟弟和其他亲人三地相隔,却共享同一轮明月。这里把月亮拟人化,说它知道离别的痛苦,所以格外明亮清澈。

最后诗人停留在古柳树下,四周秋虫鸣叫。这个结尾很巧妙,用虫鸣声反衬夜的寂静,更凸显诗人的孤独。整首诗把对月思亲的传统主题写得真挚动人,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月光下轻声诉说心事,让读者能直接感受到那份思念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