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篁墩先生)暂时离开朝廷岗位,前往皇陵祭拜的场景。全诗通过旅途风光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官员对职责的敬畏和对学问的追求。
首联"暂别讲经堂下山送行,惭愧同僚们有的留任有的调离"——用对比手法写出自己暂时离开朝廷讲学岗位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同僚的不舍,也有对职责的敬畏。
颔联"想象天上群仙都归您统辖,月中帝王与您精神往来"——用神话意象赞美篁墩先生地位崇高,说他就像能沟通天人的使者,这是对祭陵官员的神圣化描写。
颈联"云雾深处御道与山崖相连,秋风吹落离宫旁的锦绣树叶"——转入实景描写,通过"云深""苍崖""锦树"等意象,勾勒出皇陵肃穆幽深的秋日景象,暗示祭陵之行的庄重。
尾联"想问问新建的学馆是否安好,可还记得当年碧纱笼护的盛名"——笔锋一转,表面是关心新建学舍,实则通过"碧纱笼护"的典故(唐代文人王播典故),流露出对学问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自己学术声誉的珍视。
全诗特色在于:
1. 虚实结合,既有实际旅途描写,又有神话想象
2. 情感细腻,通过"愧""问"等字眼展现官员的内心世界
3. 善用意象,"云深""锦树"等景物描写营造出庄重典雅的氛围
4. 结尾用典含蓄,展现文人风骨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官员在履行公务时,仍保持着文人的学养与情怀,将职责、景致与学问完美融合在一首诗中。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