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山水景色和心境变化,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轻松愉悦。
前两句写景:诗人路过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看到松树桂树间渐渐出现人家,感叹这里的山水比南雄(广东另一地区)更美。这里用"渐有"二字巧妙传递出行进感,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移动,看到沿途风景的变化。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不用因为留恋眼前山峰而惋惜,因为翻过这些山峰后,前面还有更美的山峰等着呢!这两句充满哲理——既表达了对前方风景的期待,也暗含人生启示:不要停滞不前,勇敢向前会遇见更好的风景。用"青惜"形容对山色的留恋很新颖,"得好峰"的"得"字更是透露出发现美景的喜悦。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短视频:镜头先掠过松桂掩映的村落,展现韶州山水全景,然后随着诗人行进,山峰不断在眼前更替。最妙的是诗人把"看山"这件平常事写出了新意,用翻山越岭的过程比喻人生旅途,传递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在寻常旅途中发现美、感悟人生的写法,正是古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