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待小儒等天之德,教学文章,教知经济,教敦气节,教立功名,最感深秋月来时,教共文孙随杖履;
与太傅应运而生,同扶社稷,同受躬桓,同拥旌旄,同馨俎豆,更伤惨大星陨处,同看钟阜灿精芒。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用对仗工整的句式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崇高的敬意。

上联(前半部分)说的是曾国荃对后辈的栽培之恩。作者把自己比作"小儒"(普通读书人),说曾国荃像天一样仁厚,不仅教人写文章,还教经世济民的本事,培养人的气节,指导人建功立业。最让人感动的是秋月当空时,还能跟着他的孙子一起,陪在他身边聆听教诲。这里用"秋月"暗喻曾国荃高洁的品格。

下联(后半部分)把曾国荃和他哥哥曾国藩并提,说兄弟俩都是应运而生的国家栋梁。他们一起匡扶社稷,都受到皇帝重用("躬桓"指代帝王),都统帅过军队("旌旄"指军旗),死后都会受到后人祭祀。最让人痛心的是巨星陨落时(比喻曾国荃去世),兄弟俩的精神就像南京钟山(钟阜)的光芒一样永远闪耀。

全联通过"四教"(教学、经济、气节、功名)和"四同"(扶社稷、受重用、统军队、享祭祀)的排比,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曾国荃的全面才能和历史功绩。最后用"秋月"和"钟阜"两个意象,既营造出肃穆的悼念氛围,又升华了逝者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