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舒波社日清明

小试麻鞋路半乾,归来连得好诗看。
去年曾被梅花恼,今过林边辄齿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时节踏青归来的闲适心情,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微妙感受。

前两句"小试麻鞋路半乾,归来连得好诗看"写得很生活化:诗人穿着麻鞋出门散步,路上还有点潮湿(半干),回来时接连读到几首好诗。这里透露出一种日常的惬意——雨后初晴的散步,回家读书的悠闲,都是简单却美好的生活片段。

后两句"去年曾被梅花恼,今过林边辄齿寒"则带出时间感:去年梅花开时可能因为某些事烦恼("恼"字用得很妙,可能是被花勾起愁思,也可能是嫌花开得太闹),而今年经过树林时却感到牙齿发冷("齿寒"既写实指春寒,也暗含岁月变迁的凉意)。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改变了人的心境,同样的季节,不同的感受。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日常画面(散步、读书)传递生活情趣
2. 通过"去年/今年"的对比,轻巧地写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3. "齿寒"这个身体感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把抽象的时间感变得可触摸
4. 语言干净利落,没有刻意修饰,却让人读后能联想到自己的类似体验

就像我们翻看去年今天的照片时,突然意识到"原来那时候我是这样想的",诗中那种对时光的细腻捕捉,正是每个人都能共鸣的生活诗意。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