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衡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登山时的场景:无数山峰像在清扫山路欢迎游客,越是艰险幽深的地方,游兴反而越浓。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写得热情好客,同时道出探险的乐趣——风景总在险远处。
中间四句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羡慕:想寻访古迹却难遇仙人(苍水使是传说中黄帝派来管理衡山的使者),反而羡慕那些山中普通百姓(白衣人)能自在生活。作者说不如斟满山间美酒(云液)与啼鸟共饮,别去追问桃花源的路在哪里——暗示不必刻意寻找世外桃源,当下山水就是归宿。
最后两句写山中生活虽简朴却不匮乏:人们都说山中的粮仓堆满余粮,说明隐居生活也能自给自足。这里"未全贫"是点睛之笔,指出物质虽不富裕,精神却格外富足。
全诗通过登山经历,传递出"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脚下"的生活智慧。作者用通俗的比喻(如把云雾比作美酒)、鲜活的画面(扫径的山峰、啼鸟、桃花)和对比手法(仙人与百姓),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乐和淡泊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