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云月未常殊,溪山各自居。
怀师不可见,独坐对窗虚。
杖履别来久,道心日以疏。
不缘新雁至,安得入秋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收到远方师父来信时的思念之情,语言朴素却充满真挚情感。

前四句用"云月""溪山"这些永恒的自然景物作对比,突出人与人的分离——虽然大家头顶同一片云月,却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山水之间。诗人独坐窗前思念师父,却只能面对空荡荡的房间,这种物理距离带来的孤独感十分强烈。

后四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表达思念:手杖和鞋子(代指师父)已经很久没见到了,自己修行的诚心也日渐淡薄。直到秋天的大雁带来师父的信件,这份突如其来的问候才让诗人真切感受到秋意。这里"新雁"既是真实的候鸟,也暗指书信这个情感使者。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用窗前独坐、蒙尘的修行、突然的雁信这些生活画面,把对师长的思念、修行的困惑、收到书信的惊喜都生动呈现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见字如面"的温暖——虽然不能相见,但一封信件就能让分隔两地的师徒在文字中重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