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凄绝长安万户砧,朔风凉信上衣襟。
穷愁维翰空磨铁,卧病相如早罢琴。
梦逐春遥牵半载,日随年永滞分阴。
更憎秋雨无聊甚,点滴分明碎客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长安的游子,在秋日里的孤独与愁苦。

长安城里,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砧声,带着凄凉的味道。北风带着寒意吹进衣襟,让人感到阵阵寒冷。这里用捣衣声和北风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

诗人自比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五代时期的桑维翰,他曾"磨铁砚"苦读;一个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因病无法弹琴。这两个典故暗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

后四句写时间流逝带来的痛苦。春天的梦想已经远去,而漫长的白昼让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难熬。最可恨的是那绵绵秋雨,点点滴滴都像是在敲碎游子本就脆弱的心。

全诗通过"砧声""朔风""秋雨"等意象,配合"穷愁""卧病"等直抒胸臆的词句,将游子羁旅他乡的孤寂、时光虚度的焦虑、壮志难酬的苦闷,都浓缩在这个秋日的场景中。特别是最后"点滴分明碎客心"一句,把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雨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被忧愁慢慢侵蚀的痛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