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

汗漫江湖二十年,故园松竹尚依然。
黄鸡绿酒林泉下,沉李浮瓜风月前。
满尺锦鳞堪作鲙,出篱龙笋可供筵。
畲田胜地石陂角,何日休官扫石眠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思乡》是一位在外漂泊多年的人对家乡的深情回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汗漫江湖二十年”,直接点出作者在外闯荡了二十年,像一滴水融入江湖般漫长。这里的“汗漫”不是流汗的意思,而是形容时间漫长得像没有边际。

第二句“故园松竹尚依然”,作者想象家乡的松树和竹子应该还是老样子。这种想象背后藏着忐忑——离家太久,生怕物是人非,但松竹常青的特质又让他感到一丝安慰。

中间四句是回忆杀
- “黄鸡绿酒林泉下”:想起在家乡的泉水边,吃着土鸡喝着自酿酒的悠闲日子。黄鸡绿酒不是高级货,但胜在天然亲切。
- “沉李浮瓜风月前”:夏天把瓜果浸在凉水里冰镇(古人冰箱),对着清风明月大快朵颐。现在读来都让人嘴馋。
- “满尺锦鳞堪作鲙”:河里一尺长的肥鱼现捞现切生鱼片,纯天然刺身自由。
- “出篱龙笋可供筵”:刚冒出篱笆的鲜笋就能摆宴席,突出家乡食材的新鲜丰盛。

这四句像放电影一样,把家乡最诱人的吃食和场景一一展现,其实是在说:外面的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家里这口鲜。

最后两句“畲田胜地石陂角,何日休官扫石眠”是终极梦想:
- “畲田”指山里的梯田,“石陂角”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小角落,说明作者连家乡最偏僻的地方都记得清清楚楚。
- 最后发出灵魂呐喊:“哪天能辞官回家,在那块大石头上躺平啊!”“扫石眠”三个字特别生动——石头都不用擦,扫扫灰就能睡,透着对归隐生活的极度渴望。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舌尖上的乡愁打动你:不提抽象思念,专写家乡味道,谁读都能共情。
2. 对比产生美:二十年江湖漂泊 vs 记忆里永恒的田园烟火气。
3. 结尾的神来之笔:不做官了回家睡石头,这种“反内卷”宣言放在今天依然能引发打工人共鸣。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古代版的《常回家看看》,只不过作者想回的不只是家,更是那个有鱼有笋、有酒有月的诗意江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