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落叶
悲落叶,重叠复相失。相失有时尽,连翩去不息。鞸歌桂树徒盛时,辞条一去谁能知?
谁能知,复谁惜。昔时荣盛凌春风,今日飒黄委秋日。
凌春风,委秋日,朝花夕蕊下相识。悲落叶,落叶难飞扬。
短枝亦已折,高枝不复将。愿得针与丝,一针一丝引意长。
针与丝,亦可量。不畏根本谢,所畏秋风寒。秋风催人颜,落叶催人肝。
眷言彼妹子,叶落诚难看。
现代解析
这首《悲落叶》用落叶比喻人生无常,情感真挚动人。全诗分为三层递进:
1. 落叶的漂泊
开头用"重叠复相失"描绘落叶纷纷扬扬、彼此失散的画面,就像人生中不断失去的亲友。"连翩去不息"暗示时间流逝无法挽回,桂树虽美却终将凋零,暗喻荣华富贵终成空。
2. 今昔对比
用春风中的繁茂与秋日里的枯黄形成强烈反差,"朝花夕蕊"突出生命短暂。最扎心的是"谁能知,复谁惜"——道尽人走茶凉的现实,昔日风光无人再记。
3. 深情寄托
后半段出现转折:诗人想用针线缝合落叶("引意长"),这个意象新颖又温暖,象征想留住美好回忆。最后点破真正可怕的不是凋零本身,而是世态炎凉("秋风寒"),落叶触发的不仅是自然感慨,更是对人情冷暖的痛心。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与人生体验完全融合,落叶既是景物又是人生象征。特别是"针与丝"的想象,把无力挽留的悲伤转化为温柔的手工活,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摸,这种写法非常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