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之间的赠别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赴任的美好祝愿。
前四句写两人的交情和离别场景:年轻时就是志趣相投的好友,如今年纪大了,朋友在江城短暂停留后又要启程。他要去海边新建的城池(金壘)任职,从此远离朝廷(琐闱指宫门,邃廷旒指皇宫)。
中间四句想象朋友到任后的生活:路过家乡时会受到亲友热情招待,到任后办公之余能让下属们轻松些。这里"放吏休"既体现朋友的仁厚,也暗含对他治理能力的信心。
最后两句是最出彩的写景抒情:放眼望去哪里风景最美?当然是秋高气爽时,你即将登临的越州蓬莱阁啊!用"满目湖山"的广阔和"清秋"的爽朗,既描绘越州美景,也暗喻朋友开阔的胸襟和清正的为官之道。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话别般自然。通过"筑城""放吏"等细节,我们能感受到宋代文人士大夫既重情义又务实的一面。最后将友情、抱负都融入湖山秋色,留下悠长的余韵。
陈升之
(1011—1079)宋建州建阳人,初名旭,避神宗讳,以字行,改字旸叔。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为监察御史、右司谏。任言官五年,所上数十百事。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神宗熙宁二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助王安石行新政。数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既为相,遂请免条例司,并时与王安石小异。因善附会以取富贵,时人称为“筌相”。卒谥成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