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轩堂翁汇梓太翁诗稿赐教赋赠
浣花溪上昭忠祠,忠魂缥缈扬灵旗。春秋享祀酾清酒,英风飒爽来阶墀。
当年昔岭崎岖路,旧是我公殉身处。平原骂贼正气昭,风撼林岚尚含怒。
来从羽檄佐戎麾,轻裘缓带军前驰。饶将象琯题龙虎,还伏青虹戮鲸鲵。
谁虞封豕忽跳梁,竟尔蟾蜍食月光。西充父老尽悲泣,金川军士多嗟伤。
天兵迅扫歼群逆,恤典矜亡书竹帛。姓氏常留天地间,血涌千秋欲成碧。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情感,歌颂了一位忠勇将军的壮烈事迹。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场景铺垫(前四句):
开篇用"浣花溪""昭忠祠"等具体地名营造真实感,描写人们用清酒祭祀英灵的肃穆场景。"英风飒爽"一词让读者仿佛感受到将军的英魂仍在这片土地上徘徊。
2. 事迹追忆(中间十二句):
- 通过"崎岖路""殉身处"等词还原将军战死的悲壮场景,用"风撼林岚"的自然描写烘托将军就义时的天地震怒。
- "轻裘缓带"展现将军从容不迫的儒将风范,"题龙虎""戮鲸鲵"则用比喻手法表现他既能文(题字)又能武(杀敌)的才能。
- "蟾蜍食月光"这个新颖比喻,形象表现敌军突然入侵造成的黑暗局面,百姓的悲泣和士兵的叹息更凸显将军牺牲带来的巨大损失。
3. 精神升华(最后四句):
写朝廷平定叛乱后对将军的追封,用"血涌千秋欲成碧"这个典故(苌弘化碧),将将军的热血比作千年不褪的碧玉,突出其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亮点:
- 善用对比手法:将军生前的儒雅(轻裘缓带)与战死的壮烈形成反差
- 比喻生动形象:把敌人比作"封豕"(大野猪)、"蟾蜍",把军令比作"羽檄"(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
- 情感层层递进:从肃穆的祭祀,到激烈的战斗,最后升华为永恒的精神礼赞
这位将军的形象,既有文人雅士的风度,又有武将的忠勇气概,他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诗中饱含的崇敬之情,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