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圆机累日病酒戏作存问之

善人有怒而无嗔,美酒何曾病着人。
夫君自是愁鬼着,愁鬼(四库本作美酒)一勺百气振。
夫君何以致愁鬼,十年一官冷于水。
况令(四库本作今)复似未第时,酩酊长编痛料理。
君言不觉身无聊,西家醪胜东家醪。
是中有米亦可饱,枉费东坡歌小槽(自注:圆机正看刘道原长编疑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晁说之写给朋友圆机的调侃之作,用幽默的方式劝解对方不要借酒消愁。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先讲道理:好人会生气但不会怨恨,美酒本身不会害人。你(圆机)现在被"愁鬼"缠身,喝一勺酒就精神百倍——这里用夸张手法暗示朋友酗酒,把"愁鬼"和"美酒"故意写混(不同版本文字差异),制造滑稽效果。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
解释朋友愁闷的原因:当了十年小官,境遇冷清如凉水,现在又像当年没考中进士时一样,只能靠醉酒来硬撑着研究历史(刘道原的长编指史学著作)。这里用"酩酊长编"这个矛盾组合,既写实又好笑——醉醺醺地搞学术。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继续调侃:你说喝酒不觉得无聊,西家的酒比东家好,酒里的米都能吃饱,何必学苏东坡写诗赞美酿酒(暗指追求高雅)——实际是劝朋友:别用"研究学问"当借口酗酒了。

诗歌亮点
1. 用"愁鬼"这个卡通化的形象代替"借酒消愁",让沉重话题变轻松
2. "一勺百气振"这种夸张说法,活画酒鬼神态
3. 故意混淆"美酒"和"愁鬼"的版本差异,制造文字游戏
4. 结尾用东坡的典故反着说,既显学问又接地气

全诗像朋友间的玩笑话,表面说"酒是好东西",实则劝对方振作。把仕途失意、学术苦闷这些严肃话题,用市井幽默包装,展现了宋代文人苦中作乐的智慧。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