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历史场景,同时借古讽今,表达了英雄命运与红颜之间的微妙联系。
上片写景:
开头用"格格"形容水鸟拍打翅膀的声音,"野塘"和"空墙"勾勒出一片荒芜的池塘景象。苦竹稀疏地生长在残破的墙头,斜阳映照在投金濑的水面上。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苍凉、萧瑟的氛围。
下片用典:
借用两个历史典故:一是伍子胥逃亡时遇到浣纱女赠饭的传说,二是西施浣纱的故事。作者巧妙地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浣纱"场景联系起来,点出英雄的命运往往与女子相关这一主题。
核心思想:
最后一句"英雄生死系红妆"是点睛之笔,揭示了整首词的主旨: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的成败生死,往往与女子有着不解之缘。这种联系既可能是助力(如浣纱女帮助伍子胥),也可能是羁绊(如西施影响吴越争霸)。
艺术特色:
1. 通过今昔对比,用荒凉的现实景象引发历史联想
2. 善用声音(鸟鸣)、视觉(斜阳)等多重感官描写
3. 典故运用自然,不生硬
4. 结尾警句发人深省,余韵悠长
这首词提醒我们: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人际遇,往往可能改变英雄的命运轨迹。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