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经宣府涂中

风霜日日困边隅,王事宁辞此病躯。上谷山川重在目,沙场尘土半沾须。

弯弧射虏怜骁将,决策安边属老儒。归马萧萧谙旧路,前程何必问官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关官员在风雪中奔波公务的艰辛历程,同时展现了他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

前两句直接点明处境:这位官员每天在边境的风霜中奔波,即使身体抱病也不敢推辞朝廷的任务。"日日"二字强调这种艰苦已成常态,"宁辞"则凸显他的责任感。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边关生活:他熟悉宣府一带的山川地形,沙场的尘土已染白胡须。这里既有对勇猛将领的敬佩,也暗含对文人也能安定边疆的自豪。"尘土半沾须"的细节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风尘仆仆的老臣形象。

最后两句写归途:老马识途无需指引,暗喻自己虽年迈但仍能胜任工作。用"归马萧萧"的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诗意,表达出对完成使命的从容自信。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这位老臣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的担当精神。没有豪言壮语,但通过"病躯""老儒"等谦逊的自称,以及"尘土沾须"这样的生活细节,让一个鞠躬尽瘁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诗中沙场与书生的对比也很有意思,说明保家卫国不仅需要武将的勇猛,也需要文官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