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泉林二首 其二

奎章明喜尼山近,我自尼山祭罢来⑴。
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
泗源叠出似之矣⑵,陪尾传讹久矣哉⑶。
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吉所作,题目为《至泉林二首 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到齐鲁汶水一带参观游览、感受自然风光的情景。

首句“奎章明喜尼山近,我自尼山祭罢来”表达了诗人从尼山祭拜归来,尼山近在眼前,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尼山是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诞生地,诗人在这里进行祭祀,显得庄重而有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描述了诗人再次经过昔日的行宫,发现它已经修缮一新。而正值暮春时节,曲水潺潺,非常适宜与朋友共游。这里的“行宫”指的是古代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聚会游览的好去处。

接下来“泗源叠出似之矣”提到泗水的源头如同泉水般不断涌出,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带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仿佛在说,就像自然之水永不枯竭,孔子的思想和精神永远流传。

“陪尾传讹久矣哉”则是诗人对历史上一些说法的怀疑,提到“陪尾”(陪尾山位于今山东曲阜)的说法,认为它长久以来都存在争议,不易完全信任。这里展示了诗人的学术严谨态度。

最后一句“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表达了诗人初次遇到泉水的声音和林间的景色时,感到非常欣喜,竟然流连忘返。这里“散志”是指诗人游赏过程中心无杂念,完全沉浸于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语言既有古风又有现代感,意境优美,读来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