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杂咏 其三 大夫松

二世河山已改移,五株犹冒受封时。
昂藏似愧虚名污,贻笑商岩四紫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泰山杂咏》中的第三首,名为《大夫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诗的前两句“二世河山已改移,五株犹冒受封时”,表达的是历史的变迁。这里,“二世”指的是秦朝的第二代皇帝,即二世胡亥。河山指的是国家的疆域。诗人说,秦朝的江山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远古时期种植的五株松树依然保留着被封赏的荣耀。这五株松树象征着历史的见证,它们在秦朝覆灭后依然矗立如初,仿佛在见证着历史的更迭。

后两句“昂藏似愧虚名污,贻笑商岩四紫芝”,则是描写这些松树的自我反省。诗人说,松树虽高大挺拔,但似乎对自己的虚名感到羞愧。这里的“虚名”指的是它们因秦朝封赐而来的荣耀,如今显得有些虚幻和不真实。诗人用“贻笑商岩四紫芝”来表达这些松树的自责,它们觉得自己在商岩这个地方(古代传说中的学宫)显得非常尴尬,甚至会被其他地方的松树嘲笑。这里的“商岩”指的是学问和智慧的地方,“四紫芝”代指其他地方的松树,它们或许更加有内涵,与这些因历史封赐而来的松树形成了对比。

整首诗通过描述泰山上的松树,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虚名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松树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虽然它们依旧挺立,但诗人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表达了对于虚名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