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谷宿白茅寺用少陵赞公土室韵成二首挑灯细读不胜见猎之喜遂亦斐然有作 其一
几日客中行,却寻山中路。
王郎颇豪健,恶马横溪渡。
入谷四山合,上月中庭素。
解衣各有适,散坐尽成趣。
烧药岩际访,采芝云外步。
天地喻指马,世代荒厨顾。
转惜对花草,谁能度寒冱。
心依紫竹林,手折青松树。
山情托猿鸟,霞想变朝暮。
何处裛天浆,仙人掌中露。
王郎颇豪健,恶马横溪渡。
入谷四山合,上月中庭素。
解衣各有适,散坐尽成趣。
烧药岩际访,采芝云外步。
天地喻指马,世代荒厨顾。
转惜对花草,谁能度寒冱。
心依紫竹林,手折青松树。
山情托猿鸟,霞想变朝暮。
何处裛天浆,仙人掌中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寺庙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自然野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开头写作者从尘世来到山中寻找清净,朋友王郎骑着烈马横渡溪流,展现出豪迈性格。进入山谷后,四周群山环绕,月光洒满庭院,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了山居生活:大家随意地脱衣休息、散坐聊天,在岩石边煎药、云端采灵芝,生活自在惬意。作者用"天地如指马"的比喻,表达对时空的感悟,暗示人生短暂。
最后转向抒情:作者珍惜山中的花草,在紫竹林中心灵得到安宁,亲手折取青松。山中的猿鸟和朝霞引发无限遐想,甚至幻想能喝到仙人掌中的露水,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内心世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超脱,让读者感受到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