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闲适景象,同时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荷气袭树榭,桐阴高画楼"用清新的意象勾勒出夏日景致:荷花的香气飘到树下的亭台,梧桐树的阴影笼罩着精美的楼阁。这里通过嗅觉(荷香)和视觉(树荫)的描写,营造出宁静优雅的环境氛围。
中间四句转向抒情。"人如明月远"用明月比喻思念的友人,显得高洁而遥远;"梦与故乡留"说梦中仍留恋着故乡,表达思乡之情。"团扇余残暑"写手中摇动的团扇驱散着夏末的余热,"遥砧入早秋"则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暗示秋天将至,这两句巧妙地用生活细节点明季节转换。
最后两句"有怀苕霅路,日暮共扁舟"直抒胸臆:心中怀念着苕溪、霅溪(指代江南水乡)的景色,期盼在黄昏时分能与友人一同泛舟。这个结尾将景物与情感自然融合,既点明"寄怀"的主题,又留下悠然不尽的余韵。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荷香、树荫、团扇、捣衣等日常意象,将季节特征与怀人情思完美结合,展现了传统文人诗含蓄优雅的审美情趣。